文化是最重要的軟實力
發布日期:2014/1/16 10:55:31發布:人眾人瀏覽次數:4930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軟實力。上年末政治局舉行的最后一次集體學習,聚焦文化軟實力問題,習近平在講話中提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的確,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具有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是我們時代的大課題和歷史使命。
習近平的講話從四個方面闡釋了如何提高文化軟實力,一是從思想道德、社會風氣、每一個人抓起,夯實文化根基,二是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三是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四是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這四個方面正是發展中國文化,提升文化影響力的關鍵所在。
從寬泛的意義來說,文化幾乎無所不包。但任何一種文化,任何時代的文化,都有基本的價值導向。價值觀是文化的靈魂,它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和發展方向。任何政黨、社會組織、社會群體都是靠著某種共同的價值觀凝聚起來的。任何國家、任何社會都必然有一個起主導和統領作用的核心價值體系。這是一定的國家制度、社會制度的精神支柱,也是一定的社會系統得以運轉、一定的社會秩序得以維持的思想基礎。中國要建設文化強國,首先必須解決價值觀的重建問題,即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來增強社會主義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無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定位于什么,鑒于中國是一個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里,必須包含民主、科學、自由、效率、平等、責任、權利和競爭等反映市場經濟內在要求的因子。
每種經濟和社會制度都需要證明其存在的合理性,當一種文化價值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體現這種價值取向的經濟和社會制度就比較容易建立起來,人們在維護這種經濟和社會制度時就會不遺余力。相反,如果一種經濟和社會制度在人們的文化評價中失去了合理性,這種制度早晚會被拋棄。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和發展,直接得益于自由、平等、人權等觀念的傳播。像好來塢的文化產業對宣揚美國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就起到了重要作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要贏得同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同樣需要文化價值觀的支持。
客觀地說,改革開放以來,在文化建設上,我們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尤其是世界范圍內興起的漢語熱以及孔子學院的建立,反映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開始在世界發揮影響力。盡管如此,同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相比,文化的影響要弱很多。因此,要提高中國文化的輻射和影響力,必須站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根據經濟基礎、政治制度、社會結構,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滿足群眾對高水平文化的需求,這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
在這方面,目前的問題仍然是計劃體制與市場方式的矛盾,經濟體制改革與文化體制改革的不對稱、不平衡,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的不對稱、不平衡,要求我們改革文化體制,發展文化生產力。文化的市場改革是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鑒于文化帶有一定的意識形態色彩,我們對文化的管制還有些過嚴,這不利于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不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播。
要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發展和繁榮,就應克服單純地、孤立地抓經濟建設的片面的發展觀,充分認識文化作為軟實力、軟規范的重要戰略地位,為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創造良好的經濟、政治、社會條件。只有在文化上真正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文化才能發展和繁榮,并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