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慣性思維下的安全意識提升

              發布日期:2019/4/22 14:27:01發布:人眾人瀏覽次數:4240

              拓展培訓


              科目一:安全理論

              入學的第一堂課:安全理論,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學習過程。課程安排在晚上,從19:00到22:00,3個小時的課程沒有課間休息。我一邊認真聽,一邊速記下老師講的理論知識。當聽到“下課”的指令時,長舒了一口氣,以為該版塊的學習過程結束了,誰知老師通知第二天早上5點考試,成績不合格將取消后續學習的機會。

              壓力就是動力!聽講只是學習的開始,要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還需要消化。我開始挑燈夜戰,直到凌晨一兩點將考試內容背熟后才安心去睡覺,以迎接3小時后的考試。

              從那一刻起,我認識到了對待安全的態度:敬畏!

              源于這個態度,我將分享的模塊分為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后來想想,還真像。
              科目一:安全理論,到點考試
              科目二:高空教學,安全器械摘掛
              科目三:上道行駛,實習帶隊,跟隊學習
              科目四:理論加強,情景模擬,案例分析
              總結科目一:安全理論培訓,給予新人敬畏!

              科目二:安全操作

              好的駕校,不讓學員交學車無憂險,考完才知道,不過都難,差的駕校,保險公司都不敢登門,還不夠賠的!
              我們使用國際上安全標準認可的設備和器械,是客戶最放心的選擇!

              基于這次分享主題不在高空,此處省略具體內容,直接總結!

              總結科目二:百煉成鋼,教學相長,終身負責制,為您保駕護航!

              科目三:安全意識

              安全意識的培養如果能靠書本學會,就沒有我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了!

              實踐的學習演練,要勝過滔滔不絕的研討大會,我們本身就是做體驗式培訓的,為什么不在安全考核中以培訓師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突發問題作為關卡和演練情境內容,從而提升學員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意識呢?我們這樣做了!

              前提條件:終身負責制(每次教授人員不超過3人),每車3人,學的最快,效果最好,人一旦一多,效果如何不敢擔保!

              培訓總監教授的新人,可謂知根知底,那些方面是強項,那些方面是弱項,清晰明了,既然如此,在合適班次中,進行考核的時候,設置突發事件,考核學員的應變能力!

              總結科目三:實踐出真知,走流程,設立考核更高標準!設立行業的高標準,讓培訓師職業,受人尊敬,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加大前期考核難度,不會不過!用更加嚴苛的標準,梳理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我們培訓一批又一批,能打硬仗的培訓師隊伍!


              科目四:案例分析

              講解案例分析之前,我想先說明,我的案例都是很幼稚的案例,很低級的安全事故,非責任事故,但這些事故為啥會出現,我想還是跟本源相關。

              案例一:鼓動人心摔傷
              某年某月某日某單位,進行鼓動人心項目中,培訓師因未帶哨子,在介紹完項目規則,隊員練習的十分鐘時間內,去取,來回不到5分鐘,但當回到現場的時候,有一名隊員已經摔倒在地,送醫就診之后,確認骨裂

              上述案例,培訓師的錯誤在哪里?
              未在培訓場地嗎?
              未進行安全保護嗎?
              進行了安全保護就不會出問題嗎?
              為什么其他在的培訓師隊伍都沒出事,沒在的培訓師隊伍就出事了呢?

              當不斷分析之后,你發現,該培訓師內心,無比郁悶,帶了幾十年隊,竟然躺槍,而且明明沒有做高空項目,反而還讓隊員受傷了!

              就此案例,山東學校做了安全監控如下調整:
              1、培訓師必須在場
              2、培訓師必須全程保護
              3、必須選擇平整路面實施項目
              4、直接教授方法,不允許大幅度移動

              為什么加入第四條,前面三條各個學校都有,而且也是常識,但對于這樣的突發事件,我們可能真的帶隊幾年都不會遇上,但一旦遇上,后悔都來不及,因此我們希望提高學員參與度,解除大幅度移動的可能性,避免出錯!

              案例二:有軌電車摔傷
              某年某月某日某單位,進行有軌電車項目中,有隊員從有軌電車上后倒摔傷,實施項目中,培訓師全程保護隊伍,并未離場,但摔傷的同時,立刻上前安撫,沒有想到當時情況不錯,學員狀態良好,并希望繼續參與項目,培訓師強制停止她的動作,并帶至醫院,診斷為骨裂。

              上述案例培訓的錯誤在哪里?
              人在現場,實時在進行安全保護,但依然出了問題
              后期詢問才知道隊員天天坐辦公室,身體素質差,不常運動,身高又矮,因為團隊屢屢受挫,希望在這次活動中取得好成績,因此速度太快,該隊員未能跟上,又站在隊尾,才導致出現的上述情況

              最后界定為非責任安全事故,我們冥思苦想,也沒有找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這樣的安全事故,真的無法控制嗎?

              事后我反復確認事故環節,針對該項目進行項目監控的再次整理
              1、人員不足15人不允許實施(選優過程)
              2、排頭必須找隊員實施貼身保護(手撐肩膀)
              3、繩頭去掉,不允許繩子長于1M(避免套手)
              4、身體不穩,不允許往中間跳
              5、一旦感覺失去平衡,大聲喊“停”
              6、降低難度,5分鐘內,原地走

              上述6條,第6條是新加的,當發生上述案件的時候,我們無法改變隊員的身體素質,我們就改變參與人員,無法改變參與人員,我們就改變項目難度,安全是實施項目的底線,如果安全都保證不了,我們還做什么項目?

              案例三:午餐后休息踢毽子扭腳
              某年某月某日某單位,隊員中午用完餐后,借用上午活動道具,在草地踢毽子,由于活動幅度太大,導致扭腳,無法參與后期活動。

              事,不大,但說大可大,說小可小。
              往小里說:隊員不追求,活動身體屬于培訓外時間,個人行為,自傷,不在乎,不追究任何人的責任,錯在自己,活該倒霉。

              往大里說:毽子是培訓單位提供的,我們還處于培訓期間,可以走流程保險,并追究培訓方的責任,放縱隊員實施自由活動,因此受傷。

              因此最后我們給予一致意見:不允許隊員在培訓期間組織競技活動

              上述三個案例,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培訓中的一些問題,但我想特別說明的一個問題是,隨著我們培訓的年限不斷增長,我們的經驗,已經開始出現固化,我們已經不愿、不想、甚至不屑去思考如此簡單的事情,但隨著近幾年,人們生活質量越來越好,肥胖人群增多,人群日常運動越來越少,體質越來越差,而我們的活動,也應該隨著環境的變化,人員身體素質的變化,來進行調整,最近幾年山東賣求生、背摔的次數越來越少,不是我們不想賣,而是當看到一群老弱病殘齊上陣的時候,很多班次,都是臨時跟組織者協商,更換項目,難道是我們的項目不夠好嗎?難道他們真的完成不了嗎?難道以后這個項目不做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老培可以根據經驗避免碰到安全事故,但新培經驗少,接觸少,能力差,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一下,老的培訓系統,將它注入一些新的安全元素,而不是再繼續以慣性思維的模式,傳幫帶,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學的老師,希望打破習慣,打破慣性思維,提升安全品質!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南京人眾人教育發展有限公司 www.ng6666.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16017774號
              微信
              客服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