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中小企業企業文化的建設

              發布日期:2013/4/18 10:13:29發布:人眾人瀏覽次數:2903
              目前大量的中小私企的企業文化是一種自我封閉的,只求"和"、不求"變",以人情管理為主體的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應該如何改造?企業制度又如何建立呢?是不是把新的企業制度建立起來,傳統的企業文化就得到改造了呢?其實,問題并非如此簡單。

              因為,任何制度都是以文化為基礎的,新的企業制度必須以新的企業文化為基礎。不對舊的企業文化進行改造,新的企業制度根本建不起來,也生存不下去。所以,要靠新的企業制度的導入,來改造舊的企業文化是根本不可能的。那么舊的企業文化究竟靠什么來改造?

              企業文化


              靠外力!外力就是改造舊的企業文化的唯一力量。

              外部人才能從文化上改造企業,這是中國中小私企的宿命。

              這不是能力問題,也不是故弄玄虛,而是因為文化的同化力太強。一個活生生的外人,一個原本有思想有能力的外人,只要成為了企業一分子,它就會被企業文化所同化或所排斥。我們不能忘了:中國中小私企的企業文化是容不得外人的,要么是自己人,要么是敵人。是自己人,就意味著已經同化了,你還怎么去改造他;是敵人,你連呆都呆不住,自己的生存都成問題,你又哪里有能量、哪里有資源去改造他?所以,內人是很難改造企業文化的。改造企業的制度、措施、機構等等都有可能,但改造企業文化絕對沒有可能。

              一些幫助企業提升很大業績的經理人,他們進行了一些制度上的、管理方法上的改革,使企業業績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自己不得不離開企業,其根源就在于他們沒能真正改造企業文化。像他們這種人對企業就只具有利用價值,不具有天然的融合性、一體性。骨子里,他與企業還是格格不入的,那么他走就是遲早的事。這樣的經理人所進行的變革是知識技術層面的,是企業文化所能夠接受的層面,對企業業績也會有所提升。但如果再往前走,變革再深入,觸及到企業文化層面,經理人就只能自己走人,他無力改變企業文化。這種經理人進行變革所引入的制度和模式,并沒有從根本上動搖中小私企的企業文化,要么會在這批經理人離開后被企業所放棄,要么就變了味,在今后的應用中走了樣。

              只有活的外力,也即外部的人才能改造企業文化還有一層原因:企業文化是一種活的東西,它的載體是企業內部活生生的人。尤其是有一定經驗和資歷的管理人員,他們有能力(至少相對于現時企業內部的狀況而言),有經驗,又還有一定的權力和勢力,并且有一些企業政治斗爭的經驗,這些人是非常善于化解各種對自己不利因素的入侵的,他們即便單個人做不到,群體也一定能做到。所以任何死的規定、文件,哪怕再正確,在別人的企業再有用,他們都有本事把它們給"滅"了。改變這些企業的文化,就必須與這些人交鋒,就必須把這些人身上所攜帶的企業文化"病菌"統統給抑制住。然而,你首先抑制的就是這些活生生的人,他們不反感嗎?他們會聽命嗎?于是,沖突很難避免,要想在沖突中扭轉局勢,左右方向,就只能與這些人進行心理的、知識的甚至人品的較量,這種較量中所發生的一切,都難以準確地預估,較量中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都必須顧及企業與個人的處境。

              從本質上來講,所有反對變革的人都不是壞人,也沒有誰成心讓企業毀滅,都是從自我保護出發!由于恐懼、擔憂,由于企業以往的相互信任的機制產生了動蕩。這又是由于企業以往保障員工切身利益的方式不科學、不客觀,讓人們不得不把自己的命運綁在人與人的信任關系上,那么一旦人與人關系的任何改變,都會讓員工(尤其是管理人員)惶恐不安就再正常不過了。

              所以,這種交鋒和較量絕不是誰消滅誰的較量,而是共同改變的過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身上因為攜帶了這些因素,改變就有些針對他們自身,他們在改變中就會特別痛苦,因而要反抗,要排斥,要讓別人也痛苦。這其實沒什么不可理解的,沒必要采取你死我活的方式,一切都應審時度勢地進行。

              這些都必須依賴于一個相對獨立于企業的、能審時度勢深刻理解管理變革實質并擁有較為豐富的管理變革經驗的外部專家團隊的介入。從內部改造企業文化的唯一的一種可能,就是老板本人受到了外界強力的沖擊,痛下決心改造自己,然后使企業文化逐漸發生了變化。但這同樣離不開外力的強大的沖擊,以及在改造企業文化過程中外力的介入。

              所以,外力對企業文化的建設就必須從對老板的改變開始。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南京人眾人教育發展有限公司 www.ng6666.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16017774號
              微信
              客服
              需求